会员单位登录
新闻资讯
魏勇校长对话《看天下》:“不重视分数,当下就被淘汰,只重视分数,在未来被淘汰”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补课其实没有必要。”


近日,慧中公学中学部执行校长魏勇与《看天下》杂志“师说”栏目直播连线时,开门见山地作了如上评论。


2023年10月15日,被视为“最严补课禁令”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很多习惯将孩子送进补习班的家长,一时不知何去何从。而对中学生而言,如何安排好自由时间也是一道挑战。


告别“内卷”式的学科培训,如何引导学生安排课余时间,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补课之风又是否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新规发布后,一连串问题随之衍生。为此,魏勇校长与《看天下》深度对话,试图寻找学生与家长需要的解方。


作为特级教师,魏勇曾培养出5位丘成桐数学奖得主,带出过70多名清北学生。与此同时,他也是素质教育的坚定支持者。在以创新闻名的北京市十一学校,他曾担任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负责人,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成长。如今,魏勇在温州慧中公学实践其教育理想。


以下是魏勇与《看天下》的对话

image.png

勤自主|多发现|好成绩|好素养


Q

你如何看待学生校外补课?


魏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补课其实没必要。因为我们教育制度所规定的在校学习课时,如果利用好的话,已经足够了。如果学习成绩没有达到预期,出于焦虑去补课,通过延长学习时间,之后的分数可能显得还可以,但却有可能掩盖住真正重要的问题,如在学校学习和自主学习过程中专注度不够、学习方法不好等问题,反而不利于可持续的成长。


很多时候,我们看学生的成绩只盯着一点,那就是学习时间。学习时间跟学习成绩是正相关的,没有相当学习时间的保障,学习成绩不可能好,但我们还要看到,学习的时间不是无限地越多越好。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边际效益递减,如果学习时间到了一定程度,再重复其实没有什么效果了,反而让学生厌倦。


而没有起到作用的这些时间,还有可能会耽误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体育锻炼等事项。这些事项看起来对学习成绩没有直接帮助,其实不然。身体恢复了,情绪恢复了,睡眠好了,这些都对学习有较大帮助。


Q

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学校可以怎么做?


●魏勇:从教者的角度来看,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是综合的。学校教学质量的影响自不用说,学校的氛围也很重要——学校有没有一种成长性的积极氛围?是不是允许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不是不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让大家都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取得力所能及的成就?还有学校的课外活动怎么样?如果学校不重视体育,孩子睡眠时间不够,上课经常打呵欠,两眼无神,你学习时间再长,也不可能有好的成绩。


Q

在校园之外,还有哪些影响成绩的因素值得关注?


●魏勇:除了校园因素,家庭与个体因素也很重要。习惯直接影响学习成绩。比如说做事是否敏捷、是否有条理、是否专注等。家长与其花很多钱送孩子去补课,不如在家里盯一盯孩子的行为习惯。家庭氛围对孩子学业影响很大。比如说夫妻关系是否和睦,父母是否经常跟孩子一块吃饭,陪伴在孩子身边,家里面有没有经常带着孩子一块做家务事、参加活动等。


日本著名教育家三浦展,他发布了一个三浦展报告《阶层是会遗传的——不要让你的孩子跌入“下流社会”》,通过相当多的案例证明了家庭、父母与孩子学业水平的关联性,这是一项影响学习成绩至关重要的因素。


对学生个体而言,学习的内动力十分重要,如果补课是被动的,效果可想而知。而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内动力,其实他都不大需要补课。


image.png

Q

有人认为,中学生就该全力拼成绩,综合素质可以之后再培养,您怎么看?


●魏勇:一些素质的形成是有窗口期的。比如审美、合作能力、主动人格、好奇心等等,它们对人的终身发展影响重大,这些特质如果不在一个人未成年的时候得到呵护和刺激,进入社会之后,它慢慢就熄灭了。


以我自己为例,去北京工作之后,为了提高我自己,我去大剧院听歌剧、交响乐。去过几次后,我就不去了。有一次我听交响乐的时候睡着了,还打呼噜妨碍到别人。如果我在童年或者青少年时代就接受过相应的审美教育,我可能就听得懂贝多芬,听得懂巴赫,会为他们的音乐热泪盈眶。但我失去了热泪盈眶的能力,为什么?因为窗口期过了。


社团活动、艺术、体育、社交这些东西为什么是必要的?我们是这样思考的,首先,孩子们要在浅水区中学游泳。以社交为例,现在很多孩子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社交有障碍,他们不知道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如果学校能为学生设计相关活动或者相关课程,比如说辩论课,教人学会倾听、换位思考和理性表达,又或是提供社团活动,学生在社团中就面临着社交,要去组织或者与人沟通。社团活动提供了一个有主题的社交平台,学生可以在学校这样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去学习将来进入社会所需要的一些技能和素养。


Q

“综合素质“与”成绩”在中学教育中是否同等重要?


●魏勇:在今后的工作中,往往是综合素质在起作用,而不是某一种能力。抗挫折的能力、强烈的成就动机、强烈的好奇心、服务意识、合作精神、永不衰竭的学习愿望,这些综合起来,才能够让我们在社会当中走得远。


如果你当下不重视学业、不重视分数,你当下就可能会被淘汰。但你只重视分数,你可能会在未来10年以后、20年以后被淘汰。所以好的成长状态,就要在两者当中找到一个平衡,既兼顾当下实际,又为未来的终身成长留有余地。


image.png

Q

没了补课,学生如何安排多出来的空余时间?


●魏勇:很多学生长期以来是被安排、被计划的,一旦没有被安排,反而觉得空空荡荡。面对多出来的时间,家长要跟学校达成一致,尽可能培养学生自主安排、自主规划的习惯。从家庭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试着让孩子当家做主,让他安排一下家里面的事务,例如策划一场家庭旅行。当他们的自主规划在实施后得到正面反馈,他们就有可能把规划意识迁移到学习上去。


学校要和家庭共同朝培养学生自主规划能力的方向努力。我们慧中公学会在实行导师制的前提下,设置白自习,即白天的自习,在下午4:30以后安排社团活动时间,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学校每一层楼都有学生的办公室,里面有办公桌、文件柜、电脑,学生可以处理社团事务。在这段时间,除了社团活动,学生也可以进行差异化学习。慧中公学各个学科都设置了相应的选修课,如语文有《红楼梦》影视欣赏,数学有数学建模,历史有历史人物吐槽大会,地理有制图软件入门等等。


当然有家长会有担忧甚至反对,他们觉得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所有时间都应该用来提分。但事实上,即便是为了提分,差异化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深厚的学科素养和积累,对孩子的阅读写作很有帮助。其次,新高考有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越来越考察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命题越来越灵活,死读书越来越不容易考到高分,改革的趋势有利于读书多、思维能力水平高的孩子。


Q

学生尝试自主规划时间时,最需要学会什么?


●魏勇:首先要学会发现自己。我们很多的可能性、可塑性、潜能,都需要被发现。在学校里,学生重要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业成绩,还包括能够发现自己,比如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将来想从事什么行业。如果中学时就在这方面有发现,你才是真正地赢在了起跑线上。


怎么才能发现自己?其实就是各种尝试。学习的尝试、社团的尝试、体育的尝试、艺术的尝试,你要让自己的生活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丰富起来。只有去尝试,才能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擅长什么。有些潜质埋藏得很深,甚至需要深度尝试,就是持续做一件事情,才能够知道原来自己在这方面是有天赋的。


Q

你对学生还有哪些其他建 议?


●魏勇:第一,我建议学生尽可能远离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带来的满足之所以被叫做“奶头乐”,是因其短暂肤浅,对未成年人来说容易上瘾且缺少营养。电子产品会消耗掉精神饥饿感,从而削弱我们学习真正有价值的知识的兴趣。我想说的是:在现实生活当中,跟真实的同学、老师交往会有巨大的乐趣,只不过这些乐趣的反馈速度不像电子产品那么快,需要投入一点时间和精力。我们要稍微耐心一点,训练一下延迟满足的能力,这样在真实生活中,就可能在这些时间中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第二,年轻时一定要交上一两个好朋友。好朋友对我们个人成长的作用,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很多时候,一个好的朋友的作用,甚至比老师的作用还大。好朋友是什么?可能有很多标准,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这是一种,我更建议交另外一种朋友——那种因为和他/她在一块而让你变得更好的朋友。他/她的存在能够激发你的一些优秀品质,比如说让你思维变得更活跃、让你变得更善良等。


image.png

“在学校里,学生重要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业成绩,还包括能够发现自己。如果能在中学时就在这方面有发现,你才是真正地赢在了起跑线上。”


最后,魏勇校长给中学生们送上了殷切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