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单位登录
新闻资讯
2013民办教育高峰论坛 探讨“民办学校文化建设和内涵提升”

学校文化就是一锅老汤

2013年温州市民办教育高峰论坛 探讨“民办学校文化建设和内涵提升”

    4月25日上午,由温州市教育局主办的“温州市民办教育高峰论坛”在温州大学成教学院信息大楼报告厅举行。中国民办教育专家曹勇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黑龙江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党委书记、院长)、王文源(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就“民办学校文化建设和内涵提升”作了精彩的报告,来自我市各民办学校的负责人与两位专家做了互动交流。

    王文源:民办教育不是与公办教育同质化的简单增长

    王文源认为当前民办教育发展面临四大挑战:1、如何进一步提高各种社会资源投入办教育积极性的问题;2、如何进一步发挥民办学校应有的体制优势,并激发其改革创新的活力;3、如何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外部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4、如何准确判断我国民办教育发展所处的阶段,把握民办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核心价值需求。他说这四大挑战是当前阻碍民办教育前进的“四座大山”。

     王文源说现在民办学校有一种现象让他很痛心,就是:择校论人,以提高学生成绩为办学出发点,加班加点,利用体制的优势搞应试教育,这不是民办教育的未来。如果民办学校跟公办教育一模一样,那就同质化了,学校总有一天要么垮掉,要么回到起点。发展民办教育的基本定位既不是公办教育不足的补充,也不是与公办教育同质化的简单增长。他觉得民办学校定位清晰以后,发展慢一点没有关系。

    王文源认为,当前国家层面改革制度设计方向已经明确,但是基本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规划纲要提出的实施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制度是未来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温州已进行试点,如何建立起相配套的政策体系,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论证的过程中,包括在孕育、探索中国民办教育顶层制度设计的问题。今天的温州是民办教育改革的焦点。他认为温州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关系到中国民办教育20年的基本政策和体系。

    曹勇安:好校风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曹勇安的讲座始终贯穿着东北人的幽默,他把校风比作老汤,认为好的校风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他提倡这种老汤式的教育,认为董事长和校长就是熬老汤的人。他从教42年,前20年在公办学校当教师、校长。后22年到民办学校当校长、董事长,后来还一手打造了黑龙江东亚学团,他以自己的办学经历和对民办教育办学的思考为案例,全面、深刻、生动地阐述了什么是学校、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学校的文化,以及学校文化的形成、学校文化战略的选择、学校文化品牌的实施等问题。

    “只有提升质量加快转型,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曹勇安说,民办学校的转型发展是必然的,而学校转型发展的核心就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这种创新的能力就是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创新理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个人只有不断找自己的不足,才可以超越自己。因为创新的本质就是超越,创新思维没有新的成分,只有新的组合。那转型是简单的转型吗?错,转型是需要内涵的提升。只有蛮干是不行的,还需要有思想。

    “什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曹勇安说,“核心竞争力就是异质性不可复制的特色优势,不是同质化。如果是你有我也有,我比你还大,这就属于同质化。要想和北大、清华比,就要你能干的我不干,我能干的你不一定干得来,要走异质性、不可复制的路线。核心竞争力还有四个特征:买不来、偷不去、拆不开、带不走。”

    ■专家观点

    ●民办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最宝贵的资源,不是大楼,而是其毕业生,我们一定要善待我们的学生,他们离开学校成人以后,未来会有多少人走向成功、回报母校,我们要思考这个问题。

    ●哈佛104年换了4任校长,北京大学104年换了28任校长,不要简单把校长视为官员。校长把做官放在第一位,这个学校就没有希望。只要身体好,干上50年是没有问题的,民办学校就可以这样,到85岁还可以当校长。

    ●只有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人民才会掏出人民币。

    ●我招生的广告是不求人人上大学,但求人人都成才。

    ●改革是人人都赞同,但人人都反对自己被改革。

    ●“就业”是今天干,明天还得干;“职业”是今天干,想着明天怎样干得更好;“事业”是今天干,明天还想干。

    ●不能以少数人的成功,多数人的失败,作为衡量学校成功的标准。

    ●民办教育一定会有大发展,但不是每一所民办学校都能发展,只有潜心提升学校内涵,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才能获得发展机遇的青睐。(2013-4-28 温州晚报 第11版 记者刘英杰 施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