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广东民办学校所遭遇的尴尬,广东省政府督学认为,可以通过政府资助民办学校,帮助民校留住学生,让外来工的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目前广州的公办学校有生均经费300多元,这是民办学校的学生未能享受到的。应该给予民办学校更多的资助,让生均经费可以落到实处。经济层面的资助,对于民办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显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广州这些民办学校所遭遇的尴尬,似乎并不是缺钱所造成的。
中考前夕,广州民办校中的学生为什么纷纷流失?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那些学生要跟随父母回到老家,而他们回老家,是不是与参加原籍所在地的中考有关呢?我们都清楚,在异地高考还没有实现的今天,为了杜绝跨省高考,几乎所有的省市,都要求考生不仅要回到户口原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而且,还明确规定,高考前,回到原籍所在地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年。换言之,那些在异地读初中的孩子,必须要回到户口所在地读三年高中;而要想名正言顺地取得高中的学籍,他们又不得不参加原籍所在地所组织的中考,否则,不要说高考,他们甚至是高中都读不成。于是,这些原本跟随着父母在外地读了十多年书的孩子,只得在中考前夕突然回到老家。所以,对症下药,教育主管部门所做的,可能就不只是经济层面的扶持了。什么时候能够让那些在异地读了十多年书的孩子,能在当地参加高考,这比加大经济扶持要重要得多。
其实,让那些在异地读了十多年书的孩子,回到原籍所在地参加中考与读高中,也是不公平的。因为现在各省市的教材差距很大,无论是中考环节的竞争还是考取高中之后的学习,这些回到原籍所在地的学生,都明显“跟不上趟”。因此,出台相应法规,解决异地高考问题,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当然,广东省政府督学所强调的资助,在解决一些乡村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时,还是非常有效的。由于办学政策的倾斜而导致许多乡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越来越落后,于是家长们想方设法将孩子转到城镇就读。因此,在我们的周围,这一种“人往高处走”的学生流失,也导致许多乡村中小学人去楼空,一所乡镇中心学校,一个年级,往往只有一两个班级,一个班级,往往只有二三十名学生。与此同时,城镇的同级学校,却又是人满为患。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加大经济层面的扶持,改善乡村中小这的办学条件,让乡村的孩子与城镇的孩子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的同等的教育条件,他们不必“流失”,乡村中小学也不会担心有朝一日“关门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