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顺出台《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大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起,政府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民办教育。以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教育事业,促进民办教育大发展。(4月12日《黔中早报》)
安顺市在投入资金的同时,也出台了配套的政策。民办教育将享受土地、建设、财税优惠政策,并鼓励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对民办教师的待遇以及民办学生权利都做出相应的规定。
在这所有支持民办教育的举动中,最吸引民众的便是500万元资金的投入,这笔钱将有助于推动民办教育较好发展。那么,投入资金释放出哪些信号?
首先,此举已显示政府对民办教育态度的转变。多年前,民办教育由于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其自身发展也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民办教育举步维艰,生源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长期得不到政府支持,大量民办教育都逐步消亡,教育资源流失严重。如今,政府在民办教育方面投入资金,表明其态度发生转变。
其次,此举表明政府重振民办教育的决心。也许,部分民众认为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但这是必然的,因为公办教育也需要资金投入。但这少量的资金却较好地表达政府重振民办教育的决心,更有助于民办教育地位的提升。这种“付诸实践”的决心,必将改变民众对民办教育的偏见,此举带来的效应是资金效应所无法比拟的。
再次,资金投入和配套措施出台,较好地向社会传递出政府重视民办教育的舆论氛围。而这种氛围将较好地提振当地民办教育的“士气”,不仅有助于当地民办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有助于吸引优秀的民办教育单位入驻,这将有助于增加当地的教育资源,也比较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笔者窃以为,这就是投入资金所释放出的支持民办教育的信号。虽然其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改变民办教育的地位和现状,但其显现出政府支持民办教育的姿态,而这种态度也正是民办教育所缺失的。当政府利用政策将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摆在相同的平台上,民办教育又何愁得不到较好发展。政府此举就是在逐步扭转民办教育的不利局面,民办教育也必会在这样的激励下得到较快的发展。而这样的激励不仅仅来自于政府所投入的资金,更来自于资金所释放出的政府支持民办教育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