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单位登录
通知公告
民办教育呼唤“公民待遇”

  3月4日,来自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在21世纪饭店3楼分三组举行了讨论会。适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出台,虽然有不少代表表示是在临上会前不久才看到《规划纲要》,但几乎每个代 表在发言中都对《规划纲要》的出台颇感兴奋。

  分组会上,“去行政化”成为教育界委员嘴上最“时髦”的名词。委员们充分肯定了《规划纲要》的创新、务实、全面,但也不约而同表达了共同的担心,《纲要》如何落到实处?不少委员都希望能够将实施措施纳入法律范畴。

  在对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热切关注的共同大背景下,每一个委员都有自己在2010年最为关注的教育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大多集中在百姓最为关注的几个方面。

  实训基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身兼锡华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董事长的张杰庭委员告诉记者,公平对民办教育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民办教育需要有一个和公办教育一样的“公民待遇”。 差异化教育是中国教育应该追求的,公办学校是普及性教育,这种差异化应由民办教育来完成,公办教育不应挤占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

  长年从事民办教育事业,张杰庭委员最为关注的教育问题却是如何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他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有其内因和外因,而内因是根本的,即大学生缺乏就业力,缺乏企业所需人才的必要技能、能力和素质。他认为,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有效措施。大学生实训基地是架设于院校和企业之间,承接以院校为单位的批量生源,作为一个平台,吸引企业入基地选聘人才。实训基地是一个由政府主导建设、由企业或教育机构共同运营的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为院校和区域产业搭建了人才沟通、交流和储备的平台,并为教育界和产业界搭建了知识和技术互通的渠道,将能极大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学术腐败伤害教育

  身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和上海市政府参事的葛剑雄教授一直是敢于建言的公共知识分子。他对大学生就业、学术腐败、教育产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谈到大学生就业难,他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既然就业这么难,还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谈何容易?”葛委员有些激动。他认为解决就业还是要靠政府行为。当然学生的观念和社会风气也要转变。大学建设也应分流,研究、综合性大学应是少数,普及性大学甚至高职院校应成为多数,这样才能有效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

  时隔一年,他最关心的教育问题依然是学术腐败的问题。去年政协会上,他当着教育部有关领导直陈学术腐败对中国教育的伤害。有关领导在去年3月的一次座谈会上也表示,教育部对学术腐败是“零容忍”。但一年过去了,如果这个问题还没得到有效遏制,“我只能说,在这个问题上,教育部是'零作为’!”他认为中国教育不要着急培养大师,先把“小师”培养好了,学校的机制理顺了、学术氛围好转了,教育才能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对于民间办学的各种门槛,葛委员相当不认同。他认为,政府应该管的是民办学校教学质量,不合格的将它淘汰,至于民办学校的收费价格,市场会自行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应干预。他说这次《规划纲要》里谈到对民办大学也要拨经费,他希望能充分落实这一点。

  而对《规划纲要》没有涉及教育产业,他稍感遗憾。他认为教育不能产业化,但教育产业却是客观存在的。新东方就是很好的教育产业,台北也有“补课一条街”,只是不允许在职老师参加。

  清华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是对改革风气之先的南方科技大学的力挺派。他认为一张白纸总是好画最新最美的图,但教育是需要积累的,也不是一朝一夕、一帆风顺可以完成的事业。对于此次《规划纲要》,作为名校校长,他更关注的是如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要让更多的青年人享受高水平的教育,政府还应加大对教育的持续投资,让中国诞生更多的清华、北大。

  2010年,顾校长最关心教育质量的提高。他说清华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这十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差距在逐步缩小。他说清华要争取在2020年总体上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他说虽然国际评价体系上并没有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指标,但清华在这方面却很重视。他透露清华目前正在山东搞第四代的原子反应堆发电技术,2013年要建成投产,和新疆在高原上建水库……他相信清华会随着中国经济和教育的腾飞成为世界一流高校,并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

  虽然没透露本次提案,但顾校长却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上次政协会的提案,都得到很好落实。他上次提出国家科研经费应增加一些给学校自主的经费,有一些可以用在学生身上,这些建议都一一得到了落实。